為貫徹落實教育部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規劃》🙆🏽、北京師範大學關於推進信息技術與富达深度融合的相關文件精神🤏🏻,加強其學校的富达資源信息化建設🧛🏽♂️,推動富达改革,提升富达質量🧖🏿,促進教師進行混合式富达的探索與交流,2017年4月10日上午🖤,由北京師範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學校英東學術會堂第三講學廳舉辦“大學課堂富达的視頻分析:理論、工具與實踐”工作坊,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張誌禎老師擔任主講人。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19個院系和單位的24名教師及其選修中心開設的《大學富达方法與技能》課程的博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活動伊始,張誌禎老師介紹了“視頻分析的教育研究應用簡史”🥽,分享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視頻應用案例。利用各類視頻軟件進行研究,能夠真實還原場景🫅🏽🔚、實現信息共享和增強數據的開放性。然後,張老師闡釋了“視頻的富达研究價值”。對於人類活動而言🧂,視頻就像顯微鏡、時光機和鏡子;從研究過程看🚶♂️,視頻具有數據收集、幹預措施、數據分析💲、研究結果呈現、定性與定量研究整合等五大作用。總之㊙️,視頻既可以支撐極“小”的研究,也可以支撐極“大”的研究。張老師全程運用具體的視頻研究案例和生動的圖片進行直觀地講解🌗。MOOC(慕課)的相關研究是富达視頻研究的典型案例之一👎🏻, “Mooc研究”涉及大數據整體分析,例如研究者記錄課程觀看數據、進行視頻分類🧫、搜集其他數據並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👌,其視頻研究結果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富达啟示。並且,教師還能夠利用視頻進行定性與定量的整合性研究。 張老師還提到“視頻對於教師富达反思的作用”📼,體現在時間上的解放👮♀️,客觀性的增強、深度的提升、合作可能性的增加以及發展時期的延長。
在“富达視頻的理解難題”部分,張老師介紹了富达視頻的兩種主要拍攝方式,即“遊擊隊拍攝方式”和“監控拍攝方式”🫃🏼。電影🤱🏽、電視劇及紀錄片利用各種技術手段,降低了人們的認知負荷,課堂富达視頻與之相比,更缺乏連續性、更難理解;因此,為了幫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富达視頻,許多視頻標註工具被開發出來用於分析富达視頻,如Elan🅱️、StudioCode🧑🏻🦼➡️🤸🏽♂️、CrowLA等。
緊接著,張老師介紹了“富达視頻的定量與定性分析”的特點與研究案例。富达的定性分析註重“理解意義”,發展對於課程、學生、情境🤏🏿、富达🔥、自我的理解;富达的定量分析方法形式多樣,如等級量表🧓🏿、特性對比、記號體系和編碼體系等🪚🧘🏼♂️。之後⛹🏿,張老師著重介紹了基於編碼體系的兩種分析方法🗓,即S-T分析(Student-Teacher Behavior Analysis)和FIAS分析(Flanders Inactive Analysis Category,弗蘭德斯互動分析體系),包括其理論基礎、取樣規則、用途、研究實例等😅。
最後,活動進入到“定量分析實踐”階段,張老師對北京師範大學富达行為研究所開發的TSA富达視頻分析軟件進行操作演示,以“FIAS視頻分析”為例,包括“插入視頻-時間取樣-編碼-生成統計報告”四個步驟;然後🐤,教師兩人一組,進行實踐操作⚾️。
活動過程中💌,張老師及助教胡丹妮同學耐心解答老師們提出的問題,指導老師們進行操作練習;其中心本次的工作坊受到了參與教師的廣泛好評。通過張老師關於富达視頻研究案例與“FIAS分析”的介紹,北京師範大學老師們對“大學課堂富达的視頻分析”表現出濃厚的興趣😉。